德国萨尔模具钢材(德国萨尔模具钢材华南地区总代理)

今天给各位分享德国萨尔模具钢材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德国萨尔模具钢材华南地区总代理进行解释,现在开始吧!

一战二战后德国共损失多少领土(不含海外殖民地)

一战战败后失去的领土:

一战前德国的领土面积约为54万平方公里,是欧洲除俄罗斯以外面积更大的**。

凡尔塞条约割取了德国1/8的领土,约8.8万平方公里:

1、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给法国,恢复法国在普法战争前的疆界。

?

?2、萨尔煤矿区由法国代管15年,然后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

3、承认波兰独立,并给予波兰海岸线。

把原属波兰的领土归还,包括西普鲁士、波森省、部分东普鲁士及部分上西里西亚(即西上西里西亚,波兹南,西普鲁士);但泽由国际联盟管理,实质上由波兰控制。

?

?4、东上西里西亚予捷克斯洛伐克。

?

5、割让尤本及萨尔梅迪给比利时(奥伊彭、马尔梅迪和毛来斯纳。

)。

?

?6、北石勒苏益格经过公投,回归丹麦。

?

7、克莱佩达地区给立陶宛(1923年)。

德国放弃梅梅尔,交予协约国主要**处置,1923年立陶宛出兵占领。

8、德国承认欧洲独立,永远不得与它合并。

?9、承认卢森堡的独立。

?

————————————

二战战败后割让的领土:

二战前德国的领土略少于47万平方公里(1936年),二战后为35万平方公里?

德国共损失了40%以上的领土,割让面积约为12万平方公里。

1、西部,德法有争议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州让给法国

2、北部,石勒苏益格州一部让给丹麦?

3、东部,西里西亚州全部,勃兰登堡州部分地区以及奥得河流域,但泽自由港,切什青,波次坦等大片领土让给波兰?

3、东普鲁士被苏联强占,即现在俄罗斯的飞地——加里宁格勒?

4、南部工业基地波希米亚,划归现在的捷克等地。

5、苏占东德和英美法占西德分别独立

6、柏林分区占领,英美法控制的西柏林成为飞地。

————————

【主要地区简介】:

(一:阿尔萨斯)

法国东北部地区名及旧省名。

隔莱茵河与德国相望。

它被莱茵河南北分开成两个部份:北部的下莱茵省和南部的上莱茵省。

山地丘陵为主,平原分布在莱茵河谷地。

面积8280平方公里。

人口156.6万(1982)。

在17世纪以前属于神圣罗马帝国的领土,以说德语的居民为主,后成为哈布斯堡家族统治的领地,三十年战争后根据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割让给法国(首府斯特拉斯堡到路易十四时代才被法国吞并)。

长时期里当地居民不断 *** 法国统治者强加于他们的语言与习俗。

它和洛林都在普法战争(1870-1871)后割让给普鲁士,一战结束后属法国领土,二战初期重归纳粹德国,至二战结束再次被法国夺回。

(二:洛林)

洛林大区位于法国东北部,与比利时、卢森堡、德国接壤,面积2.35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30万,首府为南锡(Nancy)。

现今的洛林(Lorraine)相当于公元10世纪上洛林公国的范围。

上洛林自12世纪起习称“洛林’。

1552年,法王亨利二世夺取了境内的梅斯、图尔和凡尔登三个主教区。

30年战争中,法国于1633年占领洛林全境。

1697年洛林转属神圣罗马帝国;1737年并入法国版图,成为法国傀儡、原波兰国王斯坦尼斯拉夫一世·列辛斯基的终身领地;1766年并入法国,1871年,普法战争后,洛林东部和阿尔萨斯由法国割让给德国;1919年依据《凡尔赛和约》归还给法国;1940年~1945年又为德国兼并;1945年法国再度恢复了对洛林的 *** ;今划分为默兹、摩泽尔、默尔特-摩泽尔和孚日四省。

洛林大区传统工业为采石、玻璃和水晶制品、伐木和造纸业,现代工业为钢铁冶金、汽车制造业(奔驰汽车公司驰名品牌Smart汽车制造厂便设在该大区)、电子制造业(许多世界知名企业如JVC、Panasonic、Toshiba等均在此落户),化学工业亦非常发达。

洛林大区是法国**大棉花、煤产区,第二大钢材和木料产区、第三大啤酒、油菜和奶酪产地,全年可生产约460亿千瓦电,全年可生产350万立方米的木材,140万头牲畜,可生产全国76%的煤。

(三:石勒苏益格州)

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是德国更北部的州,面积: 1.57万平方公里,人口: 277万。

北临丹麦,西面是北海,东面是波罗的海和梅克伦堡-前波美拉尼亚,南面是下萨克森州和汉堡。

州府是基尔。

是德国16个州中更北面的一个州,历史上石勒苏益格州包括更大的区域,包括今天德国的北部省份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和丹麦的南部。

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位于日德兰半岛南部,介于波罗的海和北海之间。

在历史上,是荷尔斯泰因公爵领地。

此外,劳恩堡公爵领地以及前汉莎同盟城市吕贝克也位于今天的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内。

石勒苏益格公爵领地自丹麦战败于普奥联军于1866年后年起属于德国。

而北石勒苏益格——即今天丹麦的南日德兰郡——于**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一次公民投票后宣布加入丹麦。

(四:西里西亚)

西里西亚 (波兰语:?l?sk;德语:Schlesien;捷克语:Slezsko;西里西亚语:?lonsk / ?lónsk;拉丁语:Silesia) 是中欧的一个历史地域名称。

大致在奥得河中、上游流域,即今波兰西南部、捷克北部俄斯特拉发一带和德国东部。

目前,该地域的绝大部分地区属于波兰,小部分则属于捷克和德国。

在中世纪,西里西亚更先属于波兰皮亚斯特王朝,后来为波希米亚王国夺得并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一部分。

1526年起,它随着波希米亚王国归于欧洲哈布斯堡王朝统治。

1742年,普鲁士的腓特烈大帝在欧洲王位继承战争取胜,从欧洲获得西里西亚的大部分。

这些地区后来组成了普鲁士的西里西亚省。

**次世界大战后,波兰复国,西里西亚分属波、德、捷三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绝大部分划入波兰,小部分属民主德国、捷克和斯洛伐克。

1945年之后,西里西亚绝大部分并入波兰。

小部分位于德国萨克森自由州,而奥匈帝国统治的部分现在位于捷克。

现在,西里西亚大部分地区属于波兰。

(五:东普鲁士)

东普鲁士 (德语: Ostpreu?en;立陶宛语: Ryt? Prūsija 或 Rytprūsiai;波兰语: Prusy Wschodnie;俄语: Восточная Пруссия — Vostochnaya Prussiya;英语:East Prussia;荷兰语: Oost-Pruisen;西班牙语: Prusia Oriental) 是普鲁士王国及后来德意志帝国的一个省,位于普鲁士公国的领地上。

今天东普鲁士的北部,分别属于立陶宛的默麦尔地区,及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州(哥尼斯堡)。

而南部就是波兰的瓦尔米亚-马祖尔省。

东普鲁士包含了古普鲁士人在波罗的海的领地。

东普鲁士在1871年并入德意志帝国。

在1875年,该地的人口中,有73.48%是德国人,18.39%是波兰人和8.11%的立陶宛人。

1918年,德皇威廉二世退位,德国变成共和国。

由1919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为止,东普鲁士与部分西普鲁士是德国的外飞地。

基于凡尔赛条约,德国割让大部分的西普鲁士以及波森省予波兰,亦即波兰走廊及但泽自由市。

1920年,西普鲁士西面和东普鲁士南部都有举行公投,让居民决定是否把土地归于波兰还是德国。

96.7 %的投票者支持土地归于德国。

1923年,在没有举行公投之下,立陶宛强占梅梅尔地区 (亦即克莱佩达地区) 。

二战期间德国占领了波兰,东普鲁士回归德国。

二战结束后,根据苏美英三国签署的波茨坦协议,哥尼斯堡连同东普鲁士北部地区划归苏联版图,东普鲁士的其他三分之二领土分给了波兰。

1945年初,有部分德国人在战后企图返回东普鲁士,但全部都被苏联军队驱逐,也有很多人被发配到苏联当苦工。

当地所有德式地方名字都改成俄式或波兰式。

1946年4月,东普鲁士的北部被并入苏联。

7月,首府哥尼斯堡被重名为加里宁格勒,省名是加里宁格勒省。

1947年,苏军驱逐所有德国人,让俄罗斯人、白俄罗斯人及乌克兰人迁到此地。

(六:苏台德地区 )

苏台德地区 (德语:Sudetenland;捷克语:Sudety) 是一个独特的历史名称,特指**次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捷克斯洛伐克境内邻近德国讲德语居民所居住的地区。

严格地讲,苏台德地区并非一个地理概念,它大致包括三部分地区:(1)捷克斯洛伐克东北部易北河与奥得河之间的苏台德山脉所在地区,(2)捷克斯洛伐克西北部的奥雷山脉地区,(3)捷克斯洛伐克西南部的波希米亚森林地区。

它包括波西米亚、摩拉维亚与奥属西里西亚的部分地区。

**的旅游胜地卡罗维发利、克罗姆洛夫都在苏台德地区之内。

在**次大战以前的数百年间,苏台德地区属于欧洲帝国及后来的奥匈帝国的领土,该地区以将德语的居民为主,如欧洲帝国有名的拉德斯基元帅、施瓦岑伯格元帅都源于此地区。

**次世界大战后,奥匈帝国战败,该国被一分为三,即:欧洲、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

苏台德地区归属了捷克斯洛伐克,而当地350万讲德语的居民从奥匈帝国的主体民族,一下降为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少数民族,这350万并非是个小数目,要知道当今欧洲全国的居民也就是700多万。

苏台德地区问题由此而起。

纳粹德国以苏台德为题,向**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格局进行挑战。

在慕尼黑会议后,在英法两国妥协和同意之下,捷克斯洛伐克被迫让纳粹德国占领该地。

这只是助长希特勒侵略中欧的野心。

更后,德国在1939年入侵波兰,引起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5年,德国战败,苏台德地区重归捷克斯洛伐克,当地的数百万讲德语的居民被驱赶到德国。

从1993年开始,捷克斯洛伐克解体,苏台德地区归属捷克共和国。

东莞塘厦有装逃生锁的吗

东莞塘厦有多种装逃生锁的品牌,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例如:

1、德国爱尔兰威森(Weson)逃生锁:安装简单,耐用可靠,采用德国原装进口模具,表面喷涂烤漆,美观大方,安装在室内外门框上,可满足各种需求。

2、高利特(Gaultier)逃生锁:采用国际先进技术,安装简单,表面喷涂烤漆,美观大方,硬度高,可靠性强,耐磨损性能好,可安装在室内外门框上,可满足各种需求。

3、德国萨尔(Sall)逃生锁:采用德国先进技术,安装简单,表面喷涂烤漆,美观大方,耐磨损性强,可靠性好,可安装在室内外门框上,可满足各种需求。

4、德国米兰(Mireland)逃生锁:采用德国原装进口模具,表面喷涂烤漆,美观大方,安装简单,硬度高,耐磨损性能好,可安装在室内外门框上,可满足各种需求。

金属是怎样炼成的

(一)金属矿冶炼的历史沿革

金属冶炼作为一门生产技术,起源十分古老。人类从使用石器、陶器进入到使用金属,是文明的一次飞跃。人类使用天然金属(主要是自然铜)距今已 8000 多年。但自然铜资源稀少,要使用更多的铜必须从矿石中提取。世界上更早炼铜的是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时间大致在公元前 38 世纪到前 36 世纪。更早的青铜是在苏米尔地区出现的,大约在公元前 30 世纪。在人类文明史中,大量使用青铜的时代称为青铜时代。铁器的使用是人类文明的又一大进步。更早炼铁的是在黑海南岸的山区,大约在公元前 14 世纪。到公元前 13 世纪,铁器的应用在埃及已占一定的比重,一般认为这是人类文明进入铁器时代的开端。在欧洲,公元前 11 世纪中欧开始用铁,但向西欧传播则极其缓慢,直到公元前 55 年,随着罗马人的入侵,铁才传入大不列颠。中世纪的一千多年内,冶金技术进展十分缓慢。直至 14 ~ 16 世纪欧洲才发展为采用水力鼓风,加大、加高炼铁炉,生产出铸铁。15 世纪的欧洲,尽管熟铁器已广泛应用,但铜和青铜仍是生产得更多的金属。16 世纪欧洲出现资本主义的萌芽,冶金企业转移到资本家手中,资本家互相竞争,推动了生产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机器、造船等工业的发展又为冶金业开辟了市场和提供了技术装备。在 1640 年以后的 250 年中,主要发生在英国以高炉炼铁、炼钢为主的冶金生产和技术变革,尤其是 1700 ~ 1890 年,一系列重要的技术发明创造使英国的炼铁、炼钢工业得到蓬勃发展。这些发明在炼铁方面有:1790 年 A. 达比用焦炭代替木炭炼铁成功,使冶铁业摆脱了木炭资源(森林)的限制;1828 年 J.B. 尼尔森采用热风使炼铁炼焦比降低,生产效率成倍提高。在炼钢方面有:1740 年 B. 亨茨曼**采用坩埚炼钢法生产铸钢件;1856 年 H. 贝塞麦发明转炉炼钢法,开创了炼钢新纪元 ;1855 年 K.W. 西门子发明了蓄热室;1864 年 P.E. 马丁利用该原理创造平炉炼钢法,从而扩大了炼钢的原料来源;1879 年 S.G. 托马斯和 P.C. 吉尔克里斯特发明碱性转炉炼钢法,成功地解决了高磷生铁炼优质钢的问题。在轧钢方面有:1697 年J. 汉伯里用平辊轧制出熟铁板,供生产镀锡铁板之用 ;1783 年 H. 科特用孔型轧制生产熟铁棒,这种方法后来用于生产型材。这些发明创造使英国炼铁、炼钢工业在 18 ~ 19 世纪走在世界更前面。炼钢情况也是一样,铜资源并不充裕的英国,在 19 世纪 60 年代竟成了世界上产铜更多的**。

中国古代冶炼技术比欧洲先进,尤其是铸铁技术比欧洲要早 2000 年。从鉴定中国古代的铁器表明,中国汉代生产的有些铸铁件中的石墨呈球絮状,具有一定的柔韧性,与近代可锻铸铁颇为相似。中国古代生产的铸铁和热处理技术已能适应制造农具的要求,从汉代起铁产量就已超过了铜。中国在春秋战国之际即已掌握金、银、铜、铁、锡、铅、汞等七种常用金属。欧洲直到罗马帝国末期才全部掌握上述金属。中国在 15 世纪已有金属锌,较欧洲早 300 多年。综观古代世界冶金业的发展,金属制品,特别是青铜器和铁器,对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着巨大作用。

(二)不同金属矿的冶炼方法

金属冶炼是根据各种金属的矿石的不同特性,采用不同的生产工艺和设备,经济地从矿石或其他原料中提取金属或金属化合物。目前大多数金属都采用火法冶炼方法,通过各种冶炼熔炼,加入还原剂还原出金属。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环境保护的要求,湿法冶金逐步被用于许多金属制取工艺。如锌的湿法冶炼,黄金的浸出电解工艺等。以下简单介绍钢铁、铜、镍、铅锌、金冶炼方法。

1. 钢铁冶炼

现代炼铁绝大部分采用高炉炼铁,个别采用直接还原炼铁法和电炉炼铁法。高炉炼铁是将铁矿石在高炉中还原,熔化炼成生铁,此法操作简便,能耗低,成本低廉,可大量生产。生铁除部分用于铸件外,大部分用作炼钢原料。由于适应高炉冶炼的优质焦炭煤日益短缺,相继出现了不用焦炭而用其他能源的非高炉炼铁法。直接还原炼铁法,是将矿石在固态下用气体或固体还原剂还原,在低于矿石熔化温度下,炼成含有少量杂质元素的固体或半熔融状态的海绵铁、金属化球团或粒铁,作为炼钢原料(也可作高炉炼铁或铸造的原料)。电炉炼铁法,多采用无炉身的还原电炉,可用强度较差的焦炭(或煤、木炭)作还原剂。电炉炼铁的电加热代替部分焦炭,并可用低级焦炭,但耗电量大,只能在电力充足、电价低廉的条件下使用。

炼钢主要是以高炉炼成的生铁和直接还原炼铁法炼成的海绵铁以及废钢为原料,用不同的方法炼成钢。主要的炼钢方法:有转炉炼钢法、平炉炼钢法、电弧炉炼钢法 3 类。以上 3 种炼钢工艺可满足一般用户对钢质量的要求。为了满足更高质量、更多品种的**钢,便出现了多种钢水炉外处理(又称炉外精炼)的方法。如吹氩处理、真空脱气、炉外脱硫等,对转炉、平炉、电弧炉炼出的钢水进行附加处理之后,都可以生产**的钢种。对某些特殊用途,要求特高质量的钢,用炉外处理仍达不到要求,则要用特殊炼钢法炼制。如电渣重熔,是把转炉、平炉、电弧炉等冶炼的钢,铸造或锻压成为电极,通过熔渣电阻热进行二次重熔的精炼工艺。

2. 铜的冶炼

铜的冶炼有两种方法,即火法炼铜及湿法炼铜。目前铜的冶炼是以火法炼铜为主,其产量约占世界铜总产量的 85%,但湿法冶金具有成本低、环保等优点,此技术正在逐步推广。

火法炼铜方式适于高含量的硫化铜矿,通过选矿方法将铜矿石富集到 12% 以上,作为铜精矿,在密闭鼓风炉、反射炉、电炉或闪速炉中进行造锍熔炼,产出的熔锍(冰铜)接着送入转炉进行吹炼成粗铜,再在另一种反射炉内经过氧化精炼脱杂,或铸成阳极板进行电解,获得含量高达 99.9% 的电解铜。该法流程简短、适应性强,铜的回收率可达 95%,但因矿石中的硫在造锍和吹炼两阶段作为二氧化硫废气排出,不易回收,易造成污染。

湿法炼铜一般适于低含量的氧化铜,生产出的精铜称为电积铜。现代湿法冶炼有硫酸化焙烧—浸出—电积,浸出—萃取—电积,细菌浸出等法,适于低含量复杂矿、氧化铜矿、含铜废矿石的堆浸、槽浸选用或就地浸出,酸浸应用较广,氨浸限于处理含钙镁较高的结合性氧化矿。处理硫化矿多用硫酸化焙烧—浸出或者直接用氨或氯盐溶液浸出等方法。

氧化铜矿酸浸法流程:氧化铜矿一般不易用选矿法富集,多用稀硫酸溶液直接浸出。所得含铜溶液,可用硫化沉淀、中和水解、铁屑置换以及溶剂萃取—电积等方法提取铜。

硫化铜精矿焙烧浸出法:硫化铜精矿经硫酸化焙烧后浸出,得到的含铜浸出液,经电积得电解铜。

3. 铅的冶炼

目前从铅精矿中生产铅金属的方法都是火法,湿法炼铅还处在试验研究阶段,工业上还未采用。火法炼铅按冶炼原理不同可分为三种。

反应熔炼法:此法是将硫化铅精矿通过反射炉或膛式炉使一部分 PbS 氧化成 PbO 和PbSO4,然后使之与未氧化的 PbS 相互反应而生产金属铅。该法适用于处理高含量的(含PbS65% ~ 70%)的铅精矿。

沉淀熔炼法:此法是将铁屑或氧化铁及炭质还原剂与硫化铅混合加热至适当高的温度,使铅的硫化物大部分被铁置换产生金属铅。此法很少单独应用,如在鼓风炉还原焙烧时,经常加入铁屑以降低铅冰铜中的含铅量,提高金属铅的回收率。

焙烧还原熔炼法:此法又称为常规炼铅法或标准炼铅法。目前世界上生产的粗铅约有 90%是用该法生产的。铅精矿和溶剂加入焙烧炉焙烧,使部分 PbS 氧化成 PbO 烧结块,然后通过鼓风炉与焦炭熔炼成粗铅,粗铅通过精炼得到含量在 99% 以上的铅锭。

4. 锌的冶炼

冶炼锌的方法分为火法炼锌和湿法炼锌两大类,目前湿法炼锌发展非常迅速,世界上锌产量有 80% 来源于湿法炼锌。

火法炼锌是将硫化锌矿煅烧生成氧化锌或氧化锌和硫化锌的混合物,然后加入炭质还原剂,使氧化锌在高温下被炭质还原剂还原,使锌挥发出来,形成锌蒸气,经冷凝成为液态金属锌。一般有平罐炼锌、竖罐炼锌、电法炼锌和密闭鼓风炉炼锌等火法炼锌方式。密闭鼓风炉是目前主要的火法冶炼方式。

湿法炼锌又叫电解沉积法炼锌,是将硫化锌氧化成氧化锌矿或氧化锌和硫酸锌的混合物溶于稀酸溶液与脉石分离,浸出液经过净化处理后进行电解作业。电解沉淀的结果是在阴极析出锌,在阳极上析出氧,并产生硫酸。沉淀在阴极上的锌,定期剥下,再进行溶化铸成锌锭。

5. 镍的冶炼

生产镍的方法主要有火法和湿法两种。根据含镍的硫化矿和氧化矿的不同,冶炼处理方法各异。含镍硫化矿目前主要采用火法处理,通过精矿焙烧反射炉(电炉或鼓风炉)冶炼铜镍硫吹炼镍精矿电解得金属镍。氧化矿主要是含镍红土矿,其含量低,适于湿法处理。主要方法有氨浸法和硫酸法两种。

火法冶炼:镍精矿经干燥脱硫后即送电炉(或鼓风炉)熔炼,目的是使铜镍的氧化物转变为硫化物,产出低冰镍(铜镍锍),同时脉石造渣。所得到的低冰镍中,镍和铜的总含量为8% ~ 25%(一般为 13% ~ 17%),含硫量为 25%。低冰镍的吹炼,吹炼的目的是为了除去铁和一部分硫,得到含铜和镍 70% ~ 75% 的高冰镍(镍含高硫),而不是金属镍。转炉熔炼温度高于 1230℃,由于低冰镍含量低,一般吹炼时间较长。 高冰镍细磨、破碎后,用浮选和磁选分离,得到含镍 67% ~ 68% 的镍精矿,同时选出铜精矿和铜镍合金分别回收铜和铂族金属。镍精矿经反射炉熔化得到硫化镍,再送电解精炼或经电炉(或反射炉)还原熔炼得粗镍再电解精炼。粗镍中除含铜、钴外,还含有金、银和铂族元素,需电解精炼回收。与铜电解不同的是这里采用隔膜电解槽。用粗镍做阳极,阴极为镍始极片,电解液用硫酸盐溶液、硫酸盐和氯化盐混合溶液。通电后,阴极析出镍,铂族元素进入阳极泥中,另行回收。电镍的纯度可达到99% 以上的“合质金”。

6. 金的冶炼

自然界的金大多以自然金的形式存在,根据其在不同矿物中的赋存状态不同,先通过物理和化学选矿的方法将金富集,然后通过火法或湿法火法联合法得到纯度超过 99.5% 以上的纯金。

一般砂金矿和岩金中的粗粒金通过重选和混汞法得到沙金和汞齐(一种汞和金的络合物),沙金和汞齐使用坩埚熔炼加入石英、等熔剂除杂后得到 99% 以上的“合质金”。

岩金中一般氧化矿石可以直接通过氰化浸出得到氰化金的络合物溶液,原生金矿一般采用浮选法将金富集得到金精矿,金精矿,再磨后,通过氰化浸出得到氰化金的络合物溶液。氰化浸的络合物溶液可通过两种方式得到合质金。一是通过锌粉、锌丝置换出金金属,通过坩埚熔炼得到合质金。二是经过活性炭吸附、解析、电解、坩埚熔炼得到“合质金”。

(三)金属冶炼在新疆的发展概况

1. 新疆钢铁冶金概况

新中国成立前,新疆没有现代钢铁工业。新中国成立后,驻疆人民解放军节衣缩食,艰苦奋斗,自筹资金,于 1951 年兴建了新疆**家钢铁企业——新疆八一钢铁厂。1952 年,八一钢铁厂炼出了**炉铁和钢,轧出了**批合格钢材,结束了新疆没有钢铁工业的历史。1950 ~ 1957 年,新疆钢铁工业总投资 2307 万元(不包括更新改造资金),全部用于建设八一钢铁厂,形成固定资产 2096 万元。 至 1957 年,生产生铁 5.15 万吨、钢 4.23 万吨、钢材 3.82万吨,收回全部基建投资。

1958 ~ 1965 年,新疆钢铁工业基建投资累计 1.75 亿元(不包括更新改造资金),其中生产性投资 1.59 亿元。在全部基建投资中,八一钢铁厂为 7242 万元,占总投资的 41.4%。期间在“大炼钢铁”的号召下,投资 4754 万元建设了雅满苏铁矿、哈密钢铁厂、伊犁钢铁厂、乌鲁木齐第二钢铁厂、天龙钢铁厂、跃进钢铁厂以及库车、康苏等小钢铁厂和小矿山。1963 年,这批小钢铁企业在国民经济调整中先后关停,没有形成生产能力。仅保留了天龙钢铁厂等企业,企业经济效益不佳,多处于亏损状态。

“文化大革命”时期,新疆钢铁工业投资重点不突出,一些建设项目时上时下,时建时停,建设周期长,经济效益差,多数未能达到基建投资的预期效果。1966 ~ 1980 年,钢铁工业基建投资累计 3.5 亿元。其中八一钢铁厂投资 1.84 亿元,占总投资的 33.9%;矿山总投资 6060 万元,占总投资的17.3%;地方小钢铁厂投资1.49亿元,占总投资的41.4%;其他投资 2186万元,占总投资的 6.3%。地方小钢铁企业如哈密钢铁厂、伊犁钢铁厂、伊犁铁矿、和静钢铁厂、托里铬矿等恢复建设,并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规模。1978 年,新疆钢产量达 8.46 万吨、钢材产量6.83 万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新疆钢铁工业迅速发展。“六五”、“七五”、“八五”期间,新疆钢铁工业完成基建总投资 4.33 亿元(不包括更新改造资金),投资的重点为八一钢铁厂扩建工程,占总投资的 76.9%,矿山占总投资的 11.1%,地方小钢铁企业占总投资的 8%,其他投资占总投资的 4%。 1980 ~ 1994 年,八一钢铁厂钢产量由 9.28 万吨增至 61.7 万吨,增长 3.4 倍;钢材产量由 7.8 万吨增至 53 万吨,增长 5.8 倍。同期新疆钢产量增长 5 倍、铁产量增长 3.1 倍、钢材产量增长 5.5 倍。1997 年,新疆钢铁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 27.59 亿元,工业增加值 7.39 亿元;实现销售收入 25.96 亿元,利税总额 1.22 亿元。

目前,八一钢铁厂已成为全国实现全连铸和全一火成材的六家企业之一。许多技术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特别是两座 12 吨转炉的成功改造,使生产能力达到 100 万吨,创出了全国钢铁工业改造史上的奇迹。八一钢铁厂的技术、装备和效率均已达到了全国**水平。其引进当代世界上更先进的工艺技术装备建成的连续式小型棒材轧机,不仅带动了产品结构和成本构成的深刻变化,而且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增强了市场的竞争力。目前,加上从德国引进的电炉形成的生产能力,八一钢铁厂的炼钢生产能力已达 150 万吨,轧钢能力已达 130 万吨,分别占全区炼钢、轧钢生产能力的 80% 和 77% 以上。1999 年的钢和钢材产量分别达到 105 万吨和 117 万吨。近年来,钢铁生产迅速发展,2006 年,有铁矿山 125 个,其中大型 1 个,中型26 个,年开采矿石 1095 万吨;生产粗钢 362 万吨,生铁 270 万吨。2007 年生产粗钢约 445 万吨,钢材约 469 万吨,生铁约 387 万吨。

2. 新疆有色及稀有冶金概况

据史料记载,在先秦时期,新疆的铜冶炼技术就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20 世纪 80 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新疆尼勒克县城南奴拉赛和圆头山发现了多处冶炼场遗迹。

新中国成立前,新疆主要以炼铜为主,其次是铅锌。但规模不大,没有形成工艺体系。

新中国成立后,新疆冶金局从 1958 ~ 1961 年在乌鲁木齐先后建起了八一铜厂、电解铜厂、红旗冶炼厂(乌鲁木齐铝厂前身)等小型有色金属冶炼企业。由于当时新疆还没有发现大中型铜矿,铜资源没有保障,铝电解的成本又过高,致使这几家冶炼厂没能生存下来。

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新疆的有色金属工业有了较大的发展。1981 ~ 1989 年乌鲁木齐铝厂经过三期技术改造和扩建,形成 2 万吨 / 年铝锭的生产能力,另外,可可托海矿务局利用其充沛的水电资源,在 1987 年建成 2400 吨的铝锭的可可托海选厂。1989 年新疆有色公司和伊犁电力局合资的 5000 吨铝锭厂投产。1990 年新疆已形成 3 万吨 / 年铝锭生产能力。

1989 年,新疆有色金属公司新建的喀拉通克铜镍矿投产,形成 7285 吨高冰镍生产能力,新疆现代铜镍工业开始起步。1993 年底,建成阜康冶炼厂,采用先进的湿法精炼新工艺生产电解镍,形成了 2040 吨 / 年的电解镍生产能力。

新中国成立后,新疆黄金的生产也有了长足的发展,新疆境内已建成中小型金矿 32 个,其中阿希金矿、哈图金矿、哈巴河多拉纳萨依金矿、富蕴县萨尔布拉克金矿、鄯善康古尔金矿等岩金矿规模较大。尤其是阿希金矿采用国际先进的氰化树脂提金工艺,年产量达到 3 万两以上。

新疆是全国更早从事稀有金属开发冶炼的省区,经过 40 多年的努力,新疆已建成我国**个,全国更大、产品质量更好、具有自主研发能力的稀有金属技术工业基地。目前能够提供30 多种稀有金属产品,包括锂、铷、铯金属及其化合物。

(四)金属冶炼的发展方向

在冶炼过程中的生产自动化,将是今后金属冶炼发展的重要方向。20 世纪下半叶以来,冶金生产工艺与自动化技术的结合日益紧密。氧气转炉炼钢、连续铸锭、轧钢高速化和连续化等新工艺,把钢冶金的生产效率不断推向新的高度,这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应用计算机的自动控制。倘若没有自动控制,氧气转炉就难以充分发挥它的快速炼钢能力,连续铸钢就难于保证质量并获得高效率,轧钢就难以实现高速化和连续化。

研究开发新的提取冶金技术也是今后冶金发展的一个方向。单纯从提取金属着眼,运用今天拥有的自然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即使矿石含量再低,组成再复杂,都可以把金属提取出来,问题在于消耗的能源是否过大,花费的成本是否合算。因此,在提取冶金方面仍然有很多研究课题。例如:扩大资源范围,把在以往技术水平、经济条件下还不能利用的资源,通过新工艺、新装备变为可利用的资源;减少或消除生产过程对环境的污染,发展资源的综合利用,形成无公害工艺或无废料工艺;充分利用氧气等进一步强化冶炼过程,大大节约能源等。

图6-2-1 磁铁矿照片(肖昱摄)

图6-3-1 黄铜矿和孔雀石照片(肖昱摄)

图6-3-2 方铅矿与闪锌矿照片(肖昱摄)

图6-3-3 新疆尼勒克县阿吾拉勒环状铜矿带

图6-3-4 新疆西昆仑铁克列克-库斯拉甫矿产分布图

图6-3-5 环塔里木中新生代砂岩型铜铅锌矿带及矿产分布图

图6-4-1 自然金照片(张素兰摄)

图6-4-2 新疆民丰县南山巴西其其干河下游阶地砂金采坑(肖昱摄)

图6-4-3 细脉状自然金(张素兰摄)

图6-4-4 浸染状自然金(张素兰摄)

图6-5-1 阿尔泰山花岗伟晶岩稀有金属矿集区与地质构造关系略图(据新疆有色地质研究所)

图6-5-2 电气石和绿柱石

图6-5-3 锰钽铁矿和铌钽铁矿聚晶

图6-5-4 可可托海稀有金属矿3号脉露天采场(杨青山摄)

图6-5-5 3号脉立体示意图

图6-5-6 可可托海3号矿脉结构单元分布图

图6-6-1 清代察合奇铸币厂古铜币(杨青山摄)

图6-6-2 平硐(刘增仁摄)

图6-6-3 斜井(刘增仁摄)

图6-6-4 竖井(杨青山摄)

图6-7-1 选矿流程图

图6-7-2 康苏选矿厂优选浮选工艺流程图

图6-7-3 八一钢铁厂优选浮选工艺流程图

图6-7-4 喀拉通克铜镍矿简易选矿工艺流程图

图6-7-5 哈图金矿混汞浮选工艺流程图

图6-7-6 可可托海“87-66”选厂工艺流程图

sarreguemines瓷器是什么?

sarreguemines,法国瓷器品牌。

音译:萨尔格米讷

sarreguemines也是法国城市名。是法国的摩泽尔省属的一座小城,有萨尔运河沟通莱茵-马恩运河。迪林根以下可通航。河谷地带葡萄园遍布。中游是萨尔工业区中心。河港有萨尔格米纳(法)和萨尔布吕肯(德国)等。

拓展资料:

瓷器是一种由瓷石、高岭土、石英石、莫来石等组成,外表施有玻璃质釉或彩绘的物器。瓷器的成形要通过在窑内经过高温(约1280℃-1400℃)烧制,瓷器表面的釉色会因为温度的不同从而发生各种化学变化。烧结的瓷器胎一般仅含3%不到的铁元素,且不透水,因其较为低廉的成本和耐磨不透水的特性广为世界各地的民众所使用。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是汉族劳动人民的一个重要的创造。瓷器的发明是汉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与中国(China)同为一词。

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体现在中国历代瓷器上的纹饰图案的文化内含是丰富多样的。归纳起来大致有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故事、宗教文化、飞禽走兽、花卉翎毛,以及风俗习惯等。释其文化寓言,既有趋吉避凶的吉祥,又有美好的憧憬。

德国萨尔模具钢材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

请随时通过电话与我们联系。

平日:9:00〜17:30

免费获取报价
产品中心
关于我们
  • 地址:苏州相城区东桥聚民路68号
  • Tel:0512-66159259 Fax:0512-66159269
2002-2025 苏州东锜精密模具材料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10113529号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人工客服 报价电话